当前位置:首页>>beplay888体育 >>学科资源>>生物>>高一>>教学设计

教学设计

细胞膜——系统的边界教案

录入者:teacher 人气指数:次 发布时间:2012年01月11日

1节 细胞膜──系统的边界

一、 教学目标

1.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

2.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,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。

3.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,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。

二、教学重点和难点

1.教学重点

(1)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。

(2)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。

2.教学难点

(1)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。

(2)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。

三、教学过程

教师活动

学生活动

教学意图

指导学生阅读章首语,了解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。

问题探讨:

指导学生看图,思考,讨论两个讨论题。(答案见教学用书)

引入新课:

任何系统都有边界,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细胞膜,但可以观察到细胞膜与外界之间存在一定的边界。细胞的边界就是细胞膜。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细胞膜。

学习目标:

1.简述细胞膜的成分。

2.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,领悟科学研究方法,获取相关的操作技能。

3.认同生物的细胞生活中物质、结构、功能相互统一的辩证观。

为了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,首先要把细胞膜和细胞的其他化学成分区分开。怎样获得细胞膜呢?

一、实验──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

阅读实验的一、二、三自然段,思考选材的原则

给出材料:菠菜叶、洋葱表皮细胞、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、小鼠肝细胞、猪红细胞

师生总结:

选材遵循的原则:

无细胞壁(不选植物)

无细胞核(哺乳动物红细胞)

无众多的细胞器

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,实验的材料用具。

请学生仔细阅读实验的方法步骤

师生共同总结:

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:

红细胞要用生理盐水0.9%稀释。

注意盖盖玻片的方法,防止出现气泡。

用吸水纸吸引时,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(引流法)

上述操作均在载物台上进行。

实验中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。

巩固练习:

课后练习题1

讨论获得较纯细胞膜的方法:离心法(P44

二、细胞膜的成分

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细胞膜的成分部分,总结细胞膜的成分。

由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得出:

1895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,发现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,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。这说明了什么?

(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含有脂类物质。)

用蛋白酶处理细胞也能破坏膜结构,这又说明了什么?

(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 )

师生共同总结细胞膜结构。

总结: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,此外,还含有少量的糖类。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和固醇,磷脂含量最丰富。蛋白质和细胞膜的关系──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,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,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。

巩固练习:课后题2

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呢?

(1)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。

(2)控制物质进出细胞。

(3)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。

激素细胞膜接触③胞间连丝

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:纤维素和果胶,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。

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。

阅读,理解,得出结论:细胞,最基本的生命系统,其各个组分间结构和功能密切联系,形成统一的整体。

思考,小组讨论,获取答案。回答问题。

阅读学习目标,了解本节的学习内容。

思考,讨论,获取答案。

阅读课本41页相关信息,了解红细胞的有关内容。

看课本,了解。

识记实验的步骤,思考并小组讨论相关的问题。回答问题。

看课本图,了解红细胞的变化现象。

认真听讲,了解这种生物学上常用的方法。

独立完成。

阅读课本,总结知识。

思考讨论,回答问题。

深入理解。

快速完成。

独立完成

让学生了解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。

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。

了解学习内容,为后面的学习指明目标。

引导学生讨论,归纳获取知识

知识拓展

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合作探究。

师生共同总结,加深对知识的掌握。便于学生顺利完成实验。

及时巩固新知。

让学生自主学习。

创设问题情景,引导学生合作探究。

总结新知,为下一节学习细胞膜的功能打下附笔。

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,及时调整教学。

四、答案和提示

(一)问题探讨

1.提示:气泡是光亮的,里面只有空气。细胞是一个具有细胞膜、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复杂结构,而且是一个立体的结构,在显微镜下,通过调节焦距可以观察到细胞的不同层面。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见细胞膜,但是能够观察到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是有界限的。

2.提示:在电子显微镜诞生之前,科学家已经能够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。依据的实验事实主要有:进入活细胞的物质要通过一道选择性的屏障,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进入细胞;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,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,却不能很快逸出细胞;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,用微针触碰细胞表面时,细胞表面有弹性,可以伸展;用微针插入细胞内,细胞表面有一层结构被刺破;如果细胞表面结构受损面过大,细胞会死亡。

(二)实验

提示:细胞破裂后细胞内物质流出,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其他结构质量不一样,可以采用不同转速离心的方法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,得到较纯的细胞膜。

(三)练习

基础题

1.C。 2.A。 3.C。

拓展题

1.提示:把细胞膜与窗纱进行类比,合理之处是说明细胞膜与窗纱一样具有容许一些物质出入,阻挡其他物质出入的作用。这样类比也有不妥当的地方。例如,窗纱是一种简单的刚性的结构,功能较单纯;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要复杂得多。细胞膜是活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,活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主动的过程;而窗纱是没有生命的,它只是被动地在起作用。

2.提示:“染色排除法”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。台盼蓝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,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,所以活细胞不被染色。而死的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,所以台盼蓝染色剂能够进入死细胞内,使其被染色。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