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题 |
篇名 |
责任者 |
刊名 |
刊期 |
页码 |
学术与研究 |
率性得趣——来楚生“金石气”艺术境界论 |
陈振濂 |
中国书法 |
2024.05 |
5 |
来楚生《然犀室印集》研究文萃 |
陈茗屋等 |
中国书法 |
2024.05 |
12 |
张海的艺术创造力和时代贡献 |
西中文 |
中国书法 |
2024.05 |
46 |
先秦书法史研究的新突破——《先秦载体书法史》读后 |
孙璘 |
中国书法 |
2024.05 |
190 |
书法史研究视角的拓宽—楚默《先秦载体书法史》新书发布会暨学术座谈会综述 |
顾琴 |
中国书法 |
2024.05 |
191 |
郴州西晋简牍的楷书范式 |
陈松长 蔡宜臻 |
中国书法 |
2024.05 |
52 |
尺寸之间 晋简风华——“西晋简牍之风华——郴州简牍书法研讨会”综述 |
张莉 |
中国书法 |
2024.05 |
58 |
郴州吴 晋简比较与新体普及 |
王晓光 |
中国书法 |
2024.05 |
68 |
郴州西简三题 |
萧文飞 |
中国书法 |
2024.05 |
86 |
从长沙走马楼吴简到郴州苏仙桥晋简——三世纪湖湘地域文书书写研究 |
王方呈 |
中国书法 |
2024.05 |
93 |
郴州西晋简牍楷书笔法溯源研究 |
朱友舟 王韬霖 |
中国书法 |
2024.05 |
100 |
郴州晋简 楼兰残纸与魏晋书风 |
柳悦霄 |
中国书法 |
2024.05 |
110 |
大美之艺——从王颂馀艺术文献展谈起 |
贾广健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18 |
王颂馀书画艺术散论 |
喻建十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22 |
守正创新的典范——王颂馀先生山水艺术之我见 |
李旭飞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23 |
论朱松发山水画的地域特征、文化属性和时代精神 |
柳翔彬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31 |
刍议中国传统肖像画 |
裴书鸿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38 |
新图式的探索与演化——陈少梅与北宗山水 |
樊晓婷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45 |
康有为《万木草堂藏画目》研究 |
杜怀瑾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51 |
浅谈山水画的笔墨语言与写意造境 |
刘冠华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56 |
“在世间”与“出世间”——唐末五代罗汉画的两种基本形态 |
胡成阳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58 |
宋代山水卷轴《春社醉归图》中醉归的图像隐喻与创作分析 |
付岩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60 |
浅谈中国古典山水画中“时间性”的表述 |
任嘉敏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64 |
“新金陵画派”创新内涵之历史启示 |
王飏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66 |
“新工笔”空间布局的现代阐释 |
张玉霞 贺尔仑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69 |
浅析缠枝纹在唐代造型艺术中的演变与表达 |
史可人 李采姣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75 |
传统笔墨与现代城市山水的思考 |
贾琳儒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78 |
九原岗墓室壁画中马匹图像探究 |
沈晨晨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80 |
浅析《麻姑献寿图》的发展与艺术特色 |
闫慧芳 刘荣荣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82 |
李公麟白描画卷《免胄图》中铠甲造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初探 |
秦星澈 杨顺和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84 |
基于AR技术应用的沉浸式国画创新课程探究 |
张书恒 霍岩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86 |
首都师范大学写实水墨人物画教学探索——以王珂水墨人物工作室为例 |
郑鹏伟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88 |
跨文化视域下中国色彩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创新 |
潘海霞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92 |
国家级非遗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与当代传承研究 |
席辉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94 |
钟繇小楷“古意”初探——从笔法结构特征的梳理谈及小楷创作 |
杨国欣 |
国画家 |
2024.02 |
97 |
主题 |
篇名 |
责任者 |
刊名 |
刊期 |
页码 |
古典钢琴博览 |
全面解析莫扎特之七 |
保罗•巴杜拉-斯柯达 艾娃•巴杜拉-斯柯达 |
钢琴艺术 |
2024.05 |
16 |
在“奇幻的梦境”中找寻快乐——解析舒曼《幻想曲集》(二) |
常桦 |
钢琴艺术 |
2024.05 |
21 |
音律深秋——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中的心灵独白与音符奇思 |
郭煦 |
钢琴艺术 |
2024.05 |
24 |
教学研究 |
被遗忘的“肖赛冠军”——钢琴家雅可夫•扎克 |
孟令帅 |
钢琴艺术 |
2024.05 |
31 |
伏伊希特万格的钢琴教学及《钢琴练习初探》 |
张宇迪 |
钢琴艺术 |
2024.05 |
37 |
“柴赛”往事——彼得•多诺霍的音乐日记(三) |
彼得•多诺霍 |
钢琴艺术 |
2024.05 |
44 |
钢琴教学法之我见(六) |
李民 |
钢琴艺术 |
2024.05 |
48 |
我的钢琴课报告 |
伊桑 |
钢琴艺术 |
2024.05 |
57 |
学术探赜 |
后现代主义思潮与音乐人类学研究 |
丁博 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13 |
汉代及其前古琴艺术的历史发展 |
薛睿 王安潮 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18 |
|
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|
音乐评论 |
大运河上的“新国乐”一一评李博禅国乐现场《听见・大运河》 |
李子林 |
钢琴艺术 |
2024.05 |
26 |
东北地域音乐文化 |
由《沈阳菊史》中所记三位坤伶管窥清末民初沈阳戏曲生态 |
张若琦 商树利 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30 |
艺术漫谈 |
音乐语境下的吉普赛文化 |
李依桐 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86 |
在承教丁永光先生的日子里——音乐教学散记 |
冯存凌 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89 |
论阿德勒心理学“共同体感觉”理论对钢琴演奏时紧张心理的启示 |
张妹昱 刘羿君 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93 |
表演创作 |
《长城随想曲》曲式分析及演奏技巧的运用——以第三乐章《忠魂祭》为例 |
张莹 曹银璐 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55 |
歌剧《运河谣》对中国民族歌剧多元化发展的启示 |
董鹏 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58 |
竹笛协奏曲《鹰之恋》的音乐形态与演奏技巧 |
沈雷强 董雯欣 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62 |
论古诗词艺术歌曲《竹枝词》的美感 |
贾荷洁 张宇航 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66 |
音乐视野 |
“他者”文化视域下的中国音乐——乐维思与其“局外人”研究身份 |
汪闻远 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35 |
“艺术化的即兴”——华彩段的姿态与文本化 |
赖菁菁 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42 |
中式韵律与情感触探:东方朋克乐迷的互动机制研究 |
张雨彤 何苗 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47 |
遂宁民间音乐的历史演变与文化传承探究 |
杨文 代晓琴 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51 |
音教探索 |
智慧教育时代音乐教材数字化转型障碍与推进逻辑 |
曾昪 郭宇 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70 |
专业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“教学实践"课程的实施路径研究 |
孟辉 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74 |
非遗民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|
郁甲坤 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78 |
巴赫复调钢琴作品对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的影响 |
吴安奇 程景华 |
音乐生活 |
2024.05 |
82 |
教学实践 |
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初音乐教育衔接的教学设计及实践探究 |
祁晓、王颖雅 |
中国音乐教育 |
2024.05 |
20 |
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——艺术课程标准视域下区域音乐学业质量测评的实践探索 |
吴丽娟 |
中国音乐教育 |
2024.05 |
27 |
基于全员美育的常态化高中音乐展演构建途径 |
谢菁 |
中国音乐教育 |
2024.05 |
33 |
溯本•前置•重组——基于逆向设计的小学音乐“学评教一体化”实施路径 |
郑温柔 |
中国音乐教育 |
2024.05 |
39 |
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美育功能的赏析 |
朱世明 |
中国音乐教育 |
2024.05 |
47 |
教师教育 |
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普通综合性高校舞蹈学专业本科教育现状研究 |
胡小东 |
中国音乐教育 |
2024.05 |
52 |
基础研究 |
艺术课程标准导向的“一三四”融美音乐教学模式构建 |
高燕真 |
中国音乐教育 |
2024.05 |
65 |
清场规定是否合理:音乐类省级统考中声乐考试形式的理性思考 |
范中天 |
中国音乐教育 |
2024.05 |
73 |
新文科背景下艺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|
张卉 |
中国音乐教育 |
2024.05 |
80 |
音乐审美与教育中的身体属性 |
李锡宽 |
中国音乐教育 |
2024.05 |
87 |